遊戲有遊戲性,當然音樂也有音樂性
當一首曲子放出來
大家能夠很輕易的聽出
"啊,這是Blues"
"啊,這是Jazz"
"啊,這是Metal"
"啊,這是Rock"等等等....
那代表曲子的"皮"出來了
接下來,就是"特色"
"啊,那是Eric Johnson"
"啊,那是B.B. King"
"啊,那是SRV"
"啊,那是Vai"
那這樣"骨"也出來了
而"肉",就是那些樂句,編曲的手法
最中心,可惜並不是骨
而是"靈魂"
以前在當代看過一篇文(應該是掌門的)
有外國人認為
藍調他知道,爵士他知道,打擊樂他也知道
這些起源都是明白且為大眾所知的
那......中國的音樂性在哪?
不巧,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話題
我記得趙傳以前"粉墨登場"中有一句
"中國人有沒有搖滾?如果有那又是什麼?"
對!有啥東西代表中國的文化?
相當於在國外搖滾的地位
對中國來說的搖滾到底是啥?
國樂?這範圍太廣......
古箏?胡琴?南管?洞簫?或是.......
這些樂器發出的音色是決定性的因素?
樂句?樂理?樂風?
這些行進的方式是整個聆聽感的主導?
歷史?演變?過程?
這些使得作曲的心態有所感動?
那......靈魂在哪.......?
制禮作樂,雖說那古樂並不一定為現代人所接受
但那靈魂在哪?
如果沒有靈魂,周公跟芭樂歌的作者也沒兩樣
到底,中國的音樂到底是啥.....?
誰說音樂是無國界的.......?
它只是另一種交談用的語言
一點都不比一般語言簡單......
閃靈成功的將二胡融入他們的音樂
這是成功的....
不要跟我說啥中國的音樂或臺灣的音樂
這時候跟我搞中不中臺不臺的人就是自找麻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