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音樂其實是狹窄的(老實說,不只音樂......)
對大家來說
流行音樂的資訊是垂手可得的
古典音樂的資訊相較之下沒那麼簡單
但是比起非主流音樂,以上兩者資訊取得都很方便
非主流, 也只代表它不是大眾容易接受的音樂
並非它多有內涵多麼清高多麼有實力
近幾年
看到北部跟中部都有音樂節
看了表演的節目跟名單
發現Blues & Jazz & Rock慢慢的浮了上來
當然這種音樂會浮上來也跟它所帶來的感受有關
所以......接受的人變多, 這是好事
我常跟人聊到:
"眼界要廣,深不深看你自己的選擇,但是要多看!"
就像我的Metal啟蒙者是阿丹一樣(這並不代表他的東西我都喜歡)
他讓我對Metal有一個新的認識
這是很難的
當兵時有一個學長聽到我放的CD
他很直接的跟我說:"我聽不懂這種東西"
我能理解
因為那時市面上充斥著"董茲搭茲"的電音
而且大部分都是中文
節拍強烈可以讓人的身體直接感受低頻的轟炸
他也跟我說有技術的DJ可以把兩首歌接得完全無縫
而我想讓他接受Bon Jovi卻一直辦不到
老實說,我對這音樂本來就很反感
但是坐在他車上一整晚, 硬是被迫聽出一點內容
結論: 我還是很討厭有技術沒想法的電音..........
當然後來我也是透過當代了解電音不是沒靈魂的東西
不過, 這方面我總算是開了眼界(耳界?)
這只是一部分
不只是音樂
當我們討厭某種東西,不接觸某種東西
是不是我們只看到它不好的一面?
就像感受苦瓜的苦,卻忘了苦而迴甘的感覺
當看著一個音樂製作人聽著一段音樂
一直念"這賣不了錢啦!" 然後把這段音樂忘了
我們的眼界怎麼能開呢?
因為我們被上級的觀念束縛住
當然,要做的並不是反叛
而是讓自己有個實驗的心理跟想法
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價值的
我記得每一次我錄音完被我刪掉的檔案犯了什麼錯
因為那是我的弱點,我下一次練習必須克服的點
結果 很重要
過程 也很重要
我不會說什麼過程比結果重要的鳥話
因為那並不是全部人的想法
音樂 在 台灣
一向就不算寬廣
但是如果沒有盡力去推廣
而只是聆聽 & 表演
那就跟閉門造車的老頭沒兩樣
如果再加上隨意的批評其他音樂
那就是在毀壞你所捍衛的音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